汪超教授课题组联合刘庄教授课题组和美国UCLA顾臻教授课题组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2019-10-25访问量:3865设置

红细胞是存在于血管中一种含量最丰富的血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脊椎动物体内氧气的运输工具。近年来,红细胞以及基于红细胞膜的生物材料被认为是一类理想的药物输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相比于基于合成材料的药物递送体系,红细胞是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药物载体,参与了体内的新陈代谢,没有毒副产物的产生。

20191023日,苏州大学大学汪超课题组(共同一作为韩潇,沈淑芳)联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顾臻教授课题组和苏州大学刘庄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发表题为Red blood cell–derived nanoerythrosome for antigen delivery with enhanced cancer immunotherapy的论文,首次构建一种基于纳米红细胞囊泡的新型肿瘤纳米疫苗,通过静脉给药途径靶向脾脏从而高效呈递肿瘤抗原以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通过进一步和PD-L1阻断联合治疗,有效抑制了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受启发于损伤、衰老的红细胞可以被脾脏处的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并清除,研究人员开发了基于红细胞来源的纳米红细胞的抗原递送系统。通过将肿瘤细胞膜与红细胞膜融合,将肿瘤相关抗原负载到纳米红细胞囊泡上。在小鼠肿瘤模型中,这种肿瘤抗原负载的纳米红细胞囊泡(nano-Ag@nanoerythrosome)在体内引起显著的抗原反应,通过结合PD-L1抗体,阻断了抗原呈递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从而增强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在手术切除原位肿瘤模型中,通过融合红细胞和来源于手术切除的肿瘤细胞可以实现个性化纳米疫苗,进而减少了术后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研究人员的工作为肿瘤疫苗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苏州大学汪超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欢迎对相关方向有兴趣的同学前来咨询。如有兴趣,请联系cwang@suda.edu.cnwanglab2018@gmail.com

汪超教授简介http://funsom.suda.edu.cn/c3/9d/c2735a50077/page.htm

原文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10/eaaw6870



责任编辑:朱文昌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