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诚邀海外英才参加2025年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

发布时间:2025-11-15访问量:17设置

一、论坛简介

苏州大学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旨在汇聚一批海外不同学术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和学科热点,通过学术报告和深度研讨,开拓视野,推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我们诚挚邀请全球青年英才携手苏州大学申报国家海外引才项目。


二、论坛日程

本次活动由论坛开幕式、学院分论坛、学术交流三部分组成。

报名时间:2025年10月28日至12月7日

邀请函发送时间:2025年12月10日至12月12日

报到时间:2025年12月21日

活动时间:2025年12月22日至12月24日

返程时间:2025年12月24日


三、招聘岗位及待遇

特聘教授(领军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强科技创新能力,或者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家级领军人才学术水平。

特聘教授(拔尖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副教授、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家级青年人才学术水平。

特聘教授(精英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有发展成为国家级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具备协助所在领域提升国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能力。

薪酬待遇:根据岗位层次不同,我们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绩效奖励、丰厚的安家补贴与科研启动经费以及完善的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资源。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基本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术成果突出,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86年1月1日后出生)。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聘任岗位

依托我校申报海外优青项目入选者,学校将以特聘教授(拔尖人才)予以支持聘用。

具体待遇

  ①薪酬待遇:首聘期提供全球范围内极具竞争力的待遇,另加绩效奖励,上不封顶;特别优秀者一人一议。

  ②安家(个人)补贴:学校购房补贴+国家/省/市配套资助全额发放+两年免费周转公寓+入职差旅补贴

       ③科研经费:学校按1:1比例配套(其中,实验类理科、工科、医科直接按照顶格配套)+苏州市创新领军人才项目科研经费配套。

工作条件

①实验空间:根据研究方向的研究需要,可以提供90-160平办公及实验室用房;如有特殊要求,经过学院批准后,用房面积可进一步增加。

②团队建设:学校全力支持组建创新团队,支持招聘科研助手,其中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

③招生指标: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学院层面根据实际名额可另行支持。

生活保障

①过渡住房:学校提供全装修的过渡性人才公寓,拎包入住。

②家庭保障:协助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入学。

③医疗服务:学校4所直属附属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四、其他政策支持

    (一)地方支持

  学校优先支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叠加待遇

省市级项目

资助

江苏省“双创计划”

双创团队

人才经费资助300-800万元

双创博士

给予19.2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两年

江苏特聘教授

(如在海外已取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可直接通过“举荐制”渠道申报)

岗位津贴(免税)12万元*3年

自然科学类科研经费100万元

(特别优秀的提供200万元

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经费50万元

苏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入选者享受科研经费100/200万元

以及人才乐居购房贴100万元

苏州市人才乐居工程

租房贴1500-5000元/月

首次使用公积金住房贷款购买首套住房,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至贷款限额的2-4

苏州市优秀人才专项奖励

符合条件人才每年可申报,奖励总额历年累计不超过120万元

备注:地方补贴具体以当年度政策为准。


(二)其他配套服务

1.对全职引进的优秀人才,除提供上述支持措施外,学校还将按照相关政策落实事业编制,按省市相关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申请者如为外籍人士,按照省、市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学校为特聘教授及以上人才提供充足的办公实验室用房,支持组建创新团队,优先支持招聘青年教师、博士后及专职科研人员,其中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提供过渡性人才公寓。


五、申报方式

请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2025年度苏州大学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报名系统:http://rckf.rsc.suda.edu.cn(或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注册、填写并提交个人申请。


六、交通住宿

参会学者收到正式邀请函后自订机票或车票,我校将按相关政策予以实报实销(具体报销事宜详见报销说明),论坛期间食宿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方式:+86-512-65881159

  联系邮箱:funsom@suda.edu.cn

扫码添加企业微信@苏州大学人才专员

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咨询服务




八、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简介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Institute of Functional Nano & Soft Materials, FUNSOM)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教授于2008年6月领衔组建,是依托苏州大学创建的一个年轻的国际化教学科研机构。研究院依托首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国家试点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教育部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着力发展纳米能源与催化材料、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表界面分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材料设计五大研究方向,面向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医学、信息科学四大领域进行多学科交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研究院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科交叉研究队伍,其中包括:

  •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1人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

  • 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21人次

  • 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59人次

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NSFC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


研究院主导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

  • 材料科学与工程”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2022年)。

  • 2024年,“纳米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获批。

  • 2024-2025年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中国第10位,世界第17位;“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国第5位,世界第6位。

  • 2024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第7位,世界第20位;“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国第4位,世界第4位。


研究院成立以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

  • 获批国家和地方各类项目累计1223项(截至2025年10月),总经费逾13亿元;

  • 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2篇)、Nature(8篇)等国际顶级期刊;

  • 18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 多名教师担任ACS Nano, Biomaterials, Appl. Phys. Lett.等国际著名期刊副主编;

  • 2022年8月,Nature Index Nanoscience/ nanotechnology专刊以“苏州大学开创性纳米研究为全球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为题,报道了我院在纳米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

  • 纳米科技创新人才模式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Nature, 2016, 539)并相继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FUNSOM官方网站(https://funsom.suda.edu.cn/)。


九、学校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之美誉的苏州,拥有125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设121个本科专业,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拥有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两院院士,45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92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430人次。

此岸东吴、彼岸宏图!苏州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十、苏州市简介

苏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下辖吴江、吴中、相城、姑苏、虎丘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202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95.3万人,常住人口1298.7万人。

苏州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工业城市,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2.62万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278家,在苏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178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3个产业规模超万亿,拥有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高端科技仪器等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灯塔工厂”7家,截至目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800家。

苏州历代英才辈出,名人灿若群星,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了46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100多位两院院士,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和“院士之城”。现在全市人才总量407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突破6.7万人。

人才友好城,苏州欢迎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