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支持条件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诚邀海外英才依托我院申报2024年度海外优青,对入选者,将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支持条件。
(一)学校支持
1. 岗位及待遇
① 聘任岗位:特聘教授,事业编制,博士生导师。
② 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聘为教授职务。
③ 薪酬待遇:首聘期税前基础年薪80万元起+绩效奖励(通常2-20万元不等),上不封顶。特别优秀者一人一议。
④ 安家(个人)补贴:不低于500万元(含国家、地方配套补贴)+两年免费周转公寓+入职差旅补贴。
⑤ 科研经费:基金委资助100-300万元,学校按1:1比例配套(其中,实验类理科、工科、医科直接给予300万元配套)。此外,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学校另行提供大型仪器设备费。
2. 生活保障
① 过渡住房:学校提供全装修的过渡性人才公寓,拎包入住。如不住学校过渡房,学校将发放为期24个月的租房补贴,另可申请苏州市乐居租房贴,租房补贴最高可达6000元/月。
② 家庭保障: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入学;除享受校内幼儿园、苏大实验学校(小学、初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外,全市范围协调解决子女优质中小学入学需求。
③ 医疗服务:学校4所直属附属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其中附一院在“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连续十年蝉联全国地级城市医院榜单榜首,在2022年中国顶级医院排行榜中名列第32位。
(二)地方支持
优先支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叠加待遇。
省市级项目 | 资助 | |
江苏省“双创计划” | 双创团队 | 300-800万元 |
双创博士 | 15万元 | |
江苏特聘教授 (如在海外已取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可直接通过“举荐制”渠道申报) | 岗位津贴(免税)12万元*3年 科研经费100万元 (特别优秀的提供200万元) | |
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 科研经费50万元(直接配套) | |
苏州市“引才补贴” | 个人补贴25万元 | |
苏州市乐居工程 | 租房贴3000元/月、5000元/月两档 | |
首次使用公积金住房贷款购买首套住房,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至贷款限额的4倍 | ||
苏州市“优秀人才贡献奖励” | 每年可申报,奖励总额历年累计不超过100万元 |
三、申请条件
(一)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四、申报流程及联系方式
项目申报指南、申报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网址:
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91697.htm
有意向依托我院申报2024年度海外优青项目者,请发送申请材料(包含个人简历、研究计划、科研启动经费预算、教学陈述)至funsom@suda.edu.cn,并安排三封推荐信,由推荐人直接发送至此邮箱。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86-512-65881159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概况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Institute of Functional Nano & Soft Materials, FUNSOM)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教授于2008年6月领衔组建,是依托苏州大学创建的一个年轻的国际化教学科研机构。研究院依托首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首批“国家试点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教育部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负碳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着力发展功能纳米材料、有机光电器件、表界面分子科学、纳米生物医学、材料模拟与材料基因组五大研究方向,面向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医学、信息科学四大领域进行多学科交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研究院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科交叉研究队伍,其中包括:
●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 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1人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
● 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19人次
● 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44人次
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NSFC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团队19个。
研究院主导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
●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年起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全球第15,中国第5(2023年“软科”);
◆全球第13,中国第6(2023 年U. S. News)。
● 纳米科学与技术:
◆全球第5,中国第4(2023年“软科”);
◆全球第4,中国第3(2023年U. S. News)。
研究院成立以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
● 获批国家和地方各类项目累计984项(截至2023年12月),总经费逾11.88亿元;
● 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Science, 2015, 347; Science, 2019, 366)、Nature(Nature, 2018, 562;Nature, 2022, 607)等国际顶级期刊;
● 16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 多名教师担任ACS Nano, Biomaterials, Appl. Phys. Lett.等国际著名期刊副主编;
● 2022年8月,Nature Index Nanoscience/nanotechnology专刊以“苏州大学开创性纳米研究为全球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为题,报道了我院在纳米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
● 纳米科技创新人才模式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Nature, 2016, 539)并相继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