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5月28日下午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8-05-21访问量:2256设置

报告人:杨海波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通过逐级自组装构筑功能化超分子组装体系

报告时间:528日(星期一)下午3

报告地点:909-B


摘要:

超分子自组装是指组装基元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被认为是在分子以上层次创造新物质和产生新功能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前沿领域。超分子自组装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利用单一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构筑简单的超分子结构,而是思考如何建立和发展多级次、多组分的自组装方法,探索新的可控自组装途径来构筑复杂有序并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分子体系。杨海波课题组充分利用配位键键能较强、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并且与其他弱相互作用力正交等性质,发展了以配位键为核心推动力的逐级自组装策略,并利用这一策略构筑了一系列结构精确且复杂有序的超分子组装体系以及具有刺激-响应性质的功能化超分子组装体系;此外,还将这一策略拓展到复杂超分子拓扑结构的构筑中,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高代数、以轮烷作为重复单元的轮烷树枝状分子的高效构筑。

  

个人简介:

杨海波先后于1998 年和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导师:成莹教授);2004 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王梅祥教授);200411月至20088月在美国犹他大学化学系Peter Stang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9月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教授,开始独立研究工作。

杨海波教授一直从事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主要致力于基于分立金属有机骨架的超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功能材料以及拓扑化学等领域的研究。自独立工作以来,在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hem. Soc. Rev.等共发表通讯作者论文近70。现担任Cell Press旗下化学期刊Chem以及英国皇家化学会Org. Chem. Front.期刊国际顾问编委。

杨海波教授于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16年入选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同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并于2017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2018年入选中组部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联系人:江林 教授

  

责任编辑:杨娟


返回原图
/